宣碧华: 从“作坊式”链条到链动世界的掌门人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会员风采
宣碧华: 从“作坊式”链条到链动世界的掌门人
做实业,干实事,每件事,当它成为故事时,都能经得起历史的证明,时间的检验。回顾我的事业,从“作坊式链条”到链动世界的领导企业,我踩到了一个最大的“风口”——改革开放。
1981年我还在跑销售,那是改革开放的初期;1987年我“下海”,改革开放力度加大;1991年我创办了企业,第二年,就遇上了“邓小平南巡讲话”……
如果一定要说终极目标的话,我希望是“回归原点”——用起步时曾经有过的那种劲头和思想,一切从头开始。回到原点,才能再创未来。

宣碧华,男,1959年生于杭州。1991年创办东华链条集团,他以实业报国之心,追寻制造强国之梦。不到十年的时间,他把东华链条打造为中国链传动行业龙头企业。他揽“盾牌”枯木逢春,购“东风”浴火重生,不断完善产业链;他内塑品牌,外拓市场,布局全球,产品“上天入地”;他变“危”为“机”,收购、控股国外公司,建全球五大制造基地,销售全球覆盖,“东华链条”誉满全球,成为民族品牌;他连任五届中国链传动行业理事长,带领中国链传动企业参与链传动国际标准制修订,他把“中国制造”变“世界制造”,不愧被誉为中国链传动行业的引领者;他为中国早日成为世界制造强国而一直坚守在制造业!

与链条行业四十多年的缘分
我有双重性格,不怕挑战,但也求稳。每个人和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定位,我的定位就是把精力集中到“做链条”上,我不会排斥其它机遇,但最终也是为了链条主业的发展。
看着窗外一辆辆集装箱车驶出厂门,我习惯性地点燃了一支香烟,往身后的黑色沙发靠了靠。面前的茶杯中,片片清茶随着开水的注入翻腾起舞,复又平静。窗外飘来阵阵桂花香,沁入肺腑,让我感到内心的踏实,同时也提醒着我,再过几天,就是我创办的企业——杭州东华链条集团28岁的生日了。
1959年,我生于杭州的一个普通家庭,正好是新中国成立10周年,我也算是和共和国共成长的一代。
初中毕业,我便进入杭州链条厂做了一名“八角头”的临时工,每天工资只有八毛钱。这一年是1976年,我还是一个17岁的毛头小伙子。
老底子的杭州人都知道,“杭链”成立于1951年,是中国解放后建立的第一家链条厂,也是杭州第一批国营企业之一。初到链条厂时我是普通冲工,虽然工作艰苦,但我非常满意。因为,在那个年代,能进国企工作,很多人都会羡慕。
半年后,因为操作冲床时出了工伤事故,我被截去了右手一小段拇指。作为对我的补偿,我从临工转为正式工,端到了“铁饭碗”。之后,我进入厂里的技工学校学习,两年后,我转岗从事链条销售工作。
东方风来满眼春。1978年,改革开发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从计划经济迈入市场经济时代,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业绩突出,我从一名业务员提拔成了销售副科长,当时的收入已经很高了。
我的性格有两面性,我图稳,也喜欢挑战。我就想,如果一直呆在国企,做到企业高层,还得熬十多年,就是40多岁了,不如趁年轻出来闯一闯?此时,赶上了国企干部“下海潮”,于是,我和他们一样,就这样扔掉了“铁饭碗”。
我来到萧山钱江农场,承包了一个摩托车配件厂,我这才感受了市场的残酷。两年的经营,我真正品尝到了劳累的滋味。我把70%的利润用于生产,余下的30%用来建职工楼、美化环境。很多人不解,说你干嘛花心思去改善员工生活?我觉得办企业不能光为钱,关键是你有没有掌握正确的市场理念,有没有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才是无价之宝。
在经营摩托车配件厂时,以前熟悉的链条经销商还来问我买链条,我说我不在链条厂了,他们说,你自己会做链条,也会销售链条,为什么不办一家链条厂呢?我们也好照顾你的生意。说的人多了,我也动心了。1991年11月,我在杭州机场路草庄村租了间小作坊,买了几台旧机床和几把榔头,十几个人开始生产链条,厂名为“杭州城东链条厂”。
90年代初,民营企业方兴未艾,全国已有大大小小的链条厂200多家,我要怎么经营才能生存和发展?
经过充分分析市场后,我采取了很现实的策略:拾遗补阙、人无我有、以销促产,即开发当时冷门的汽车链条和摩托车链条,第二年,我们就实现销售收入120万元,硬是在激烈的竞争中敲开了市场的大门。
此后几年,杭州城东链条厂的发展像开了外挂似的。从1991年到1997年,创下了营业额年均增长翻一番的速度,成为中国链条行业的一匹“黑马”。到1999年,杭州总部的厂房已经不能满足生产需求,我到余杭建造了当时中国链条行业最大最先进的链条生产基地。
这一年,东华链条成为中国链条行业的龙头企业,并保持至今。

从零部件生产跨入整机制造
链条产品毕竟是零部件生产,平台狭窄,拓展余地并不大。不到10年,东华链条就做到了国内行业第一,即使做到全球老大,规模也有限,我们已经触到了行业的天花板,新的增长点在哪里?
2003年,东华链条收购常州东风农机,正式从零部件生产跨入整机制造的行业,这是东华集团成长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为了完善产业链,我在汽车、机床、农机等领域中不停地考察。正好,与东华链条配套过的常州东风农机因为国营机制及各方面的影响,寻求转制,我意识到机会来了。
当时中国农机行业市场萧条,东华高管及家人朋友全部反对我收购东风农机。在对全球农机市场进行调研之后,我最终决定:进入。原因很简单:一是从国际市场看,20-40马力的轮拖是美国中产人士用于园艺的休闲工具,当时美国一年就有9万台的需求量,市场潜力巨大;二是从国内市场看,2002年底,党的十六大提出要花20年时间全面奔小康,意味着未来10年,农村中不断会有农业大户产生,拖拉机有发展空间。
而真正到收购时,我才发现,风险远大于机遇。东风农机成立于1952年,是新中国解放后成立的第一批拖拉机厂,到2002年时,已亏损超过3000万元,负债总额5.4亿元,负责率高达126%,处于半停产状态,待岗人数达到1300多人。
改制时,我承诺职工去留自由,对“4050”职工和单身职工等,除由政府按政策给予补偿外,我自己拿出600多万元补贴给他们,这样反而有些职工不愿意走了。为了解决各种遗留问题,我们多付出1000多万元的成本,不过我认为值得。
2003年至今,我没有从杭州带去一名管理人员,我把自身的职责清晰地定位于为企业“化解风险、承担责任、寻找出路”。十多年来,我每次去常州都坚持住在工厂宿舍里,你给员工多少信任,他们就回报你多少信任。
东风农机原来的产品档次和附加值都比较低,70%以上是手扶拖拉机。我去后,提出两个战略重点:一是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开发高附加值的轮式拖拉机;二是进行市场结构调整,全面打入国际市场。
如今,在东风农机的业务构成中,高品质的轮式拖拉机已经取代传统的手扶拖拉机,成为公司的第一大收入来源(约占70%),并顺利进入包括欧美在内的100多个国家,外销比重超过30%。
随着中国政府重视农业经济的发展及新农村建设,农机的市场需求量逐年上升,东风农机也走上快速发展轨道。发展至2011年,东风农机销售收入已突破20亿元,农机产销总量在全国同行业中排第三位,出口排第二位,而20-40马力轮拖的产销量和出口均居全国第一。
现在,东风农机早已进入中国拖拉机第一方阵,随着产品打入欧美市场,国际经销商也稳步增长到200多家;至于国内,就更是遍地开花了。

开创并深耕国际化经营
真正的世界级企业,应该是市场在哪里,公司就在哪里,服务、制造和仓储就在哪里。从链条行业的发展来看,东华一定要国际化,掀掉一个天花板,跨过一道玻璃墙,加入到一个更大的游戏圈中。
做企业,从来没有一帆风顺的,东华链条也是如此。
2008年暴发全球金融危机,东华作为外销大户,出口份额逐月下滑。面对当时低迷的国内外市场,供过于求,激烈竞争,我们也一度陷入艰难局面,但我们也看到了其中的机遇。
当时,美国、德国、日本的制造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危机,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中国制造已越来越被国际市场所认可,并且许多产品的质量已与发达国家的产品品质旗鼓相当,甚至更优。以前,我们主要靠为国外知名链条企业贴牌代工,虽然企业得到了发展,但始终“为他人做嫁衣”,企业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
我很清楚,国际化这一步,不走也得走了,否则永远被压榨。
经过国际市场调查和整合,我们决定“走出去”,并提出了“转变发展模式,实现从订单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的策略,一要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力争保持出口的稳定,不丧失国际市场份额;二要抓住机遇,在应对危机中促进出口结构的升级。
2009年,我们在荷兰、德国、美国、英国、泰国建立海外销售公司。当年4月,东华链条现身德国汉诺威工业展,第一次打出了自己的品牌“DONGHUA”。也就是在这次工业展上,我们遇到了“异国情缘”,娶进“洋媳妇”。
德国第二大工程输送链条制造商KöBO公司的总经理在展会上找到我,直截了当地问我是否对收购KöBO感兴趣?我说“当然有”。于是,我们两人在附近找了家咖啡馆,就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交流。当年11月,我们正式签约,东华链条以近千万欧元全资收购KöBO链条公司。
KöBO是德国具有120年历史的老牌制造企业,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感到前景迷茫,他们要为企业找到一个好的“婆家”。选择的标准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要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可以实现技术与成本的互补;二是企业实力;三是老板能力强。而我们东华,三者都具备,而我们正好看重这家德国企业的技术研发、品牌积淀和欧洲市场。
在德国公司的上任仪式上,我扬起我的手,说,你们看看我的这个大拇指,它受过伤,是我年轻时做链条烙下的痕迹,在中国,你们的兄弟工友,缺乏技术,需要你们的帮助,今天,我来做你们的领队人,我要带着大家一起打造世界第一的链传动企业!话音一落,掌声雷动,有人还专门看了看我的大拇指,感觉很亲切。
德国和日本是世界两大工业制造强国,产品质量得到广泛认可。东华的国际化,少不了日本市场。2010年9月,我们正式参股成立于1941年的日本EK链条公司,其产品享誉全球。此举也标志着,我们将与链条行业的世界老大——椿本株式会社成为邻里,短兵相接。
我们在收购KöBO链条公司和参股日本EK链条公司后,在稳定两公司原有生产和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两公司原有的市场营销网络和客户渠道,以及品种优势,结合东华的自主品牌建设,为重要的OEM客户提供更为便捷的高质量的技术支撑和销售服务。并购带来了国外优秀企业的品牌、技术、渠道、人才,使以往专注制造的东华链条拥有更强的设计、制造、销售、管理、市场服务的实力。不断优化组合,优势互补,更增强了公司的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同时与各海外公司共同发展,发挥国际化联合壮大的优势,使东华业务越来越国际化,不断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东华链条全面实施全球战略十年来,销售网络已覆盖全球,自主品牌建设已占出口份额的60%以上。国外拥有“DONGHUA、KöBO、EK”等三大国际品牌,产品已经出口美国、德国、日本等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各行业世界前5-10位主机企业和世界一流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收购和参股的企业及各海外销售公司全部稳健发展中。

“不忘初心”在路上
如果说有终极目标,我希望“回归原点”——用起步时曾经有过的那种劲头和思想,一切从头开始。回到原点,才能再创未来。
目前,我们生产28000多个品种,90000多种规格的链条,广泛应用于军工、汽车工业、智能制造等各领域,已成为全球链传动行业生产品种最齐全、应用领域最广泛的链传动制造企业,为客户解决系统链传动解决方案。
现在,东华链条居世界链传动行业前二位,是中国首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在全球拥有中国杭州、中国兴化、日本石川、德国伍珀塔尔、波兰日宁五大制造基地,杭州自强、杭州盾牌、东华兴化等六家国内全资子公司和东华荷兰、东华美国等八家海外子公司。
我深知中国制造业的痛处,如果没有话语权,就处在一个被动的地位。因此,东华多年来积极参与国际、国内链传动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先后参与制修订链传动国际标准9项、国家标准19项、行业标准11项、团体标准3项。
新品研发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我们有强大的研发队伍,每天研发2到3个新品种,每年研发新产品800个左右,其中汽车发动机链条、汽车变速箱链条、轴瓦式航空齿形链填补了中国制造业空白,技术达到国际水平。比如为东风猛士军车量身订制的汽车链和配套空警2000预警机的航空链,都隆重亮相在201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盛典上,这也是我们为中国的军工建设所贡献的一点力量。目前累计获得各类专利295件。
我认为,员工是企业最大的财富,我们不断培养、发掘人才,拥有一批先进的人才队伍,近年又实施“双五百”人才计划,培养出大量研发、制造、营销、管理人才队伍。
多年来,面对很多制造业同行转行房产、投资金融等发财,我丝毫没有动心,依然坚守制造业,我认为中国真正的强大一定是靠制造业的强大。多年的创业历程,我总结出八个字:崇尚、敬畏、耐性、迷恋,链条制造始终是我一直迷恋的行业,我想一直这样坚守下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要争创世界链传动行业第一,让中国成长为世界链传动强国,我们一直在坚守,我们的路还很长,我们还一直在路上。

“组织”是自己永远的“家”
我在发展企业的同时,一直觉得应该为社会做点事情,因此多年来,我一直热衷公益事业,为资助贫困地区发展、资助困难群体、捐资建校助学等支付1000多万元。如2007年专门设立“东华教育基金”,资助致力于机械专业的贫困学生读大学及深造,目前已有30人接受资助完成学业走上工作岗位。2011年了解到浙江省部分民建成员年老体弱,没有经济来源,生活拮据,遂给予长期资助,每月定时发工资,每年春节更是派慰问组上门看望、慰问,连续8年已支付慰问款达220多万,受慰问会员达18人。
我在担任政协委员、人大代表期间提交了多项与民息息相关的优秀议案。2018年,我被聘为杭州市政府首批参事,提交的2份参政建议《关于统筹谋划布局促进杭州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建议》、《保护杭州工业遗产(遗存)的几点建议》均被认定为市民建2018年度优秀参政议政成果二等奖。
我虽然只做了一点工作,各界却不断给予我肯定,当选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工业协会轮值理事长、中国农机协会副理事长、中国链传动协会理事长等职务。先后被授予全国优秀企业家、全国农机流通体系建设十大杰出人物、中国拖拉机最具影响力的50位人物、“勇立潮头,敢为天下先”功勋企业家、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农机工业功勋奖章、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工业协会成立30周年行业功勋事业奖、新世纪首届全国机械工业优秀企业家、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家、各民族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先进个人、浙江省优秀社会主义建设者、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称号。

这里已调用系统的信息评论模块,无需修改!
这里已调用系统的评论列表模块,无需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