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机械行业协会2013年工作报告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工作动态
杭州市机械行业协会2013年工作报告
* 来源 : 蒋明 * 作者 : admin * 发表时间 : 2014-06-30 * 浏览 : 27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各位来宾:

  大家好!我受理事会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审议。

一、 行业情况

  首先向大家通报一下2013年中国机械行业情况:2013年, 在外部环境依然复杂的情况下,机械工业总体运行平稳,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0.9%,比上年高2.5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20.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利润1.4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5.6%。整体看,机械工业运行呈现缓慢回升、温和增长、平稳发展态势。今年以来继续保持了这一发展态势。据统计数字显示,2014年1-3月,机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高于全国工业平均增速,比上年同期增幅提高2.8百分点。1-2月,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89万亿元,实现利润1832亿元,完成进出口总额1032亿美元(其中:进口461亿美元,出口571亿美元),均呈现出平稳增长态势。

  2013年,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导下,机械行业产业结构调整持续深入推进,创新驱动、两化融合、绿色发展取得新进展。区域结构继续向预期方向调整,中西部地区增速继续快于东部,且在全行业中所占比重有所提高。民营企业焕发出更大活力,增速快于全行业平均速度。其主营业务收入及利润总额,占全行业比重均提高到50%以上。与此同时,需求趋缓、产能过剩、成本上升、价格下行压力大、利润率下降等问题依然存在。进入“十二五”以来,机械工业利润率由“十一五”末2010年的8.38%的历史高点,下降至2013年的6.93%。去年,企业亏损面达10.9%,比上年有所上升,亏损企业亏损额增长15.2%。 这表明机械工业仍未真正摆脱困境,仍未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再让我们来看一下杭州机械工业的情况。过去的一年,在宏观经济复杂严峻,经济压力加大的形势下,杭州机械产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与支持下,在机械行业广大员工辛勤工作和艰苦奋斗下,2013年杭州机械工业(统计口径为杭州市机械行业102家归口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949.12亿元,同比增长18.31%, 但是由于人工成本增加,应付职工薪酬同比增长20.24%,产品价格持续下行,土地和固定资产支出增加等因素,全行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8.07%。对于企业来讲,市场是残酷的。近年来,我市机械行业受国际经济持续低迷和国内消减过剩产能的双重挤压,不少企业陷入微利甚至亏损的困局。然而就是在这样严峻的形势面前,我们很多企业凭借苦练内功,不断创新,走出了一条持续高速发展的康庄大道。杭汽轮和杭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杭汽轮从2003年的5亿元销售收入到2013年的500亿元销售收入,十年百倍的增长速度令人惊叹。杭叉作为一家改制企业,通过深化改革,企业搬迁和技术创新,叉车的生产量从改制前5000台猛增至去年的8万台,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叉车制造基地,企业变化之大,同样令人惊叹。今年这两家企业双双被评为杭州市功勋工业企业,聂忠海和赵礼敏董事长也被授予了杭州市功勋工业企业经营者的荣誉称号。杭氧、杭锅、华立仪表、和利时等企业继续保持着行业领先的态势,更多的企业在困境中表现出了自强不息、敢于突破、超越自我、寻求发展的精神风貌。我们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一定会在2014年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二、2013年协会工作汇报

  2013年在各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市政府相关部门和领导的关心帮助下,协会积极探索服务企业、服务政府,促进行业创新发展的运行机制,认真履行协会章程,建立完善协会基本制度,积极开展沟通协调,为杭州市机械行业的发展做了一些工作。下面把一年来的工作向大家做一汇报。

  1.顺利召开了协会成立和第一次会员大会。在市经信委、市民政局等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十二家发起单位和全体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协会筹建工作于2012年底完成。经过三个月的精心准备和筹办,2013年3月23日顺利召开了协会成立和第一次会员大会。大会通过了协会章程和会费收缴使用办法,选举产生了理事会理事、副理事长和理事长,以及推荐聘用了名誉理事长和秘书长。目前为止,协会共有会员单位41家,包括杭氧、杭汽轮、杭锅、天马控股、杭叉、杭齿、华立仪表、钱江电气、杭州电缆、万马电缆、杰牌传动和机科院等杭州市的大中型机械装备骨干企业。协会的成立,为杭州市的机械行业搭建了沟通交流平台,促进了各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和团结协作。

  2.认真做好协会初建的基础工作。一是制定了协会会议制度,对会员大会、理事会、理事长例会和联络员例会的内容、时间和要求进行了规范,使协会工作做到有章可循。二是完善了会费收缴使用办法,在协会秘书处积极沟通下,在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2013年会费收缴情况良好,除个别单位以外全部按时缴纳了会费。使协会工作得以正常开展。三是建立了协会联络员队伍和机械行业QQ群,协会的工作和各项活动有了抓手和渠道。各会员单位的联络员对协会工作积极热心、尽心尽职,为协会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四是完成了协会网站和期刊的筹建工作,网站和期刊分别于去年年底顺利上线和创刊。与此同时,协会秘书处还对协会标志和协会精神标语进行了策划设计,在听取了会员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协会标志和协会精神以用于网站、期刊和协会的宣传媒介上。

  3.积极探索协会运行的有效途径。 一年来,协会在市经信委领导、法规处和机械处的指导下,坚持服务企业的宗旨,在做好机构和组织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协会运行的有效途径,努力建设好秘书处班子,组织有水平、高层次受会员单位欢迎的活动,凝聚协会会员的正能量,为杭州市的工业经济建设添砖加瓦。主要开展了如下活动:一是召开了第一次理事长例会暨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政策调研座谈会。会上,讨论通过了协会2013年工作计划,听取了市经信委主任助理浙大管理学院教授曹博士关于加快杭州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实施意见的介绍。重点对行业形势进行了分析和研讨,对振兴杭州市机械工业,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提出了很多很好的真知灼见和政策建议。同时,大家对市政府提出的电商换市,机器换人的战略表示了极大地兴趣和认知。二是召开了首次联络员例会。通过这次会议,了解了会员单位的基本情况,建立了联络员队伍,并将协会的现状和工作进行了通报,使会员单位更加了解协会的性质、宗旨和活动内容,为协会开展好各项工作,真正做到服务企业打好了基础。三是举办了杭州市机械行业班组长岗位知识培训班。考虑到会员企业在中高层管理者培训方面已经比较成熟,基层一线管理者培训相对空间较大的实际,我们把培训基层一线管理者作为协会工作的重点,这期培训班在会员企业大力支持下,共有近30家企业80名班组长以上骨干参加了培训,由于讲课贴近实际,深受学员的欢迎,反响良好。四是举办了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装备制造业发展趋势讲座。为了帮助行业企业对来年的宏观经济形势与行业发展趋势有所了解和把握,对形势变化做到心中有数、未雨绸缪。协会举办了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装备制造业发展趋势讲座,讲座由浙江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工商管理学教研部副主任向新民教授主讲,协会会员及装备制造行业企业近70人出席讲座。通过向教授的宣讲,使与会人员对经济形势发展趋势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对企业把握大势、开阔视野、拓展思路,经营决策有一定的帮助。五是调研走访,服务企业。协会成立以后,为了尽快熟悉会员企业的情况,协会秘书处一方面通过信息填报的形式了解企业概况,另一方面通过走访企业,组织座谈,深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产品结构、人文关怀和需求,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协会工作打好前站。在服务企业方面我们也做了一些初步的尝试,协会充分利用网站、期刊和机械行业QQ群对企业做了大量的宣传和推介。积极为企业提供业务渠道和合作对象,包括提供行业情况和数据等。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协会成立不久,工作经验不足,工作还在浅层次摸索阶段,如何更好地把行业企业凝聚起来,发挥好行业在强工兴市的领跑作用,如何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政府,发挥好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如何使协会工作更加生动、有效地开展起来,实现协会的自身价值,这些都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去思考去努力。

三、2014年工作思路和安排

  1.积极做好政府部门、会员企业委托交办的政策调整、信息咨询,项目评估、成果审查、行业发展战略研究等工作。加强与相关政府部门的工作联系,注意政府职能转移的动向,主动承接服务项目,努力发挥好行业协会穿针引线和拾遗补缺的作用。

  2.积极反映企业诉求,加强对多种所有制企业,特别是对中小企业诉求的关注和反映,继续开展企业调研走访活动,认真研判当前面临的内外部形势,深刻剖析经济下行压力大、行业产能过剩、效益低下、企业经营困难等矛盾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调研分析,提供咨询服务,提出政策性建议,当好参谋和助手。

  3.做好行业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工作。根据市政府电商换市和机器换人的战略要求,协会将组织会员单位赴有关电商企业参观交流,协同有关单位组织推进机器换人工程论坛,银企合作推进会,以及行业内部业务对接、整合等活动。

  4.继续做好各项培训工作。根据会员企业的需求,以及学员参加培训的便利性,今年培训按照区域进行,主要培训内容为机器换人与智能制造、精益生产系统管理、一线管理者职业化素养培育等。

  5.继续抓好协会网站、《杭州机械》的维护和完善,着力打造行业信息共享平台,努力宣传行业发展正能量。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杭州机械对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是举足轻重的,行业协会要继续坚持“以振兴为己任、以服务为宗旨”办会方针,努力践行强工兴市的光荣使命,发挥优势,积极作为,为加快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二0 一四年六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