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新征程,聚众力,赢未来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工作动态
新起点,新征程,聚众力,赢未来
* 来源 : * 作者 : admin * 发表时间 : 2016-12-29 * 浏览 : 192

——杭州装备制造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14829924093919858.JPG

立冬以来,杭城一直阴雨绵绵,到了2016年11月25日下午久违的太阳终于露出了笑脸,暖暖的阳光迎来了杭州装备制造业的专家们。由杭州市机械行业协会组建成立的杭州装备制造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杭州弘元饭店三楼会议室顺利召开。参加会议的专家有:专家委名誉主任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姚建华、专家委主任杭州杭氧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周智勇、专家委副主任中控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潘再生、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傅建中、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潘柏松、专家委成员华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郭峻峰、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陈伟强、杭州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胡建明、杭州锅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沈海峰、天马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时大方、杭州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正刚、杭州中能汽轮动力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锡明、杭州杭氧透平机械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池雪林、杭州东华链条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叶斌、南方中金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赵才甫、杭州汽轮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赵坚勇、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童燕华。

会议由杭州市机械行业协会秘书长高菊宁主持。高菊宁向专家委员会的专家介绍了协会基本概况和成立杭州装备制造专家委员会的目的和作用。她说,杭州市机械行业协会成立于2013年3月23日,由杭州市从事机械(装备)及零部件产品研究开发、生产经营和技术服务的企事业单位自愿结合组成的地方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协会接受业务主管单位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业务指导,并接受登记管理机关杭州市民政局的监督管理。协会的宗旨是加强机械(装备)及零部件行业企事业单位之间的联系、交流和合作;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提升杭州市机械(装备)及零部件产业的技术水平,促进杭州市机械(装备)及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协会共有会员单位50家,包括杭氧、杭汽轮、杭锅、天马控股、杭叉、杭齿、华立仪表、钱江电气、杭州电缆、万马电缆、杰牌传动、东华链条、南方中金、机科院以及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等企事业单位。她说,经过六十几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杭州机械工业得到迅猛发展,已经成为杭州市所有行业中产品种类最多,产业链最强,技术进步最快,对杭州市经济发展贡献最大的行业。2015年杭州市共有装备制造企业2310家,实现销售产值4668.7亿元,占全市工业企业销售产值的三分之一。装备制造业已经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它的主导地位和贡献率支撑了杭州工业经济可持续稳定增长。近年来,我市装备制造企业坚持创新发展、打造精品的理念,突破和掌握了一批关键技术,研制了一批关键技术标准,形成了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品,一批重点装备产品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并进入国家重大装备配套领域。杭州机械工业虽然有特色,有优势,大多数企业发展趋势看好,但是存在的问题和隐患还是令人担忧的。我市机械行业企业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能有效带动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大企业、大集团还不多,企业组织结构不尽合理,重大成套能力不足,进而形成了高端、具有核心竞争力和重大引领作用的生产能力不足与一般低端加工能力和普通机械产品产能相对过剩并存的局面。面对杭州机械工业的现状,协会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杭州市政府《中国制造2025杭州行动纲要》以及《杭州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杭州市智能制造促进产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促进行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加强有关科技方面重大事项的研究、咨询和攻关,充分发挥协会的中介、参谋作用,提高协会对装备制造业企业的服务质量。为此,协会在全市装备制造企事业单位中开展了专家库专家推荐工作,第一批共有62名专家入库。并在专家库建立的基础上成立了杭州装备制造专家委员会。专家委今后将承担行业重点课题研究,向政府部门、行业企业提供行业调整、改造、发展导向性意见建议;参与行业发展战略及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研究和制定,为政府部门制定行业政策提供意见建议及决策依据,为行业和企业转型升级发挥支持作用;依托杭州装备制造专家工作网络,组织开展行业发展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研讨,向有关部门提出专家观点、反映行业诉求、提供政策建议;组织开展行业企业的技术攻关、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和项目评审等工作;承担有关科技方面的信息交流、应用推广、教育培训等工作,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推动行业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会上,专家委员会主任杭氧总工程师周智勇简要地介绍了杭州装备制造和重点企事业单位的发展现状。他说,截止2015年,全市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2312家,共有从业人员478010人。涉及行业广泛。杭州是制造大市、信息经济强市,已基本形成完备的制造业体系。2015年,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03.3亿元,比2010年增长34.8%,现价年均增长6.2%,占全市GDP比重达到28.9%。其中,装备制造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市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08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总量的37.4%,占浙江装备制造业的三分之一强。信息经济智慧应用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全市信息经济实现增加值2313.85亿元,对全市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以上。这些年,杭州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对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加快发展“智慧制造”已经成为引领杭州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杭州一直大力推进智能化和信息化建设工作,同时,积极引进和培育高端装备制造特别是智慧装备制造企业,加快传统产业的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以提高制造企业智能化水平。然而,杭州制造业还是存在着不少困难和挑战:首先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杭州制造业的发展局限于杭州或浙江省区域,许多达到国际水平或国内领先水平的产品,都是借助引进技术或是合资实现的,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且目前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多是为了降低成本或提高同质性生产规模扩张能力,目的并不在于产品差异化。其次是“产学研”合作较差。杭州的研发人员大多集中在高校和科研机构,现有体制对科技成果的评价标准也还是重“技术价值”、轻“市场价值”。虽然杭州有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国家级重点高校,但此类高校与企业开展的产学研项目较少,不能完全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的水平,科研成果真正转化为市场产品的很少。第三是综合竞争力弱。杭州装备制造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特别是类似杭汽轮、杭氧等高科技、高技术制造企业,产品对设备的要求非常高,但大量的设备都需要从德国、意大利、捷克等国进口。中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严重不足的矛盾非常突出,装备制造业严重制约了杭州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第四是人才的匮乏。近年来,杭州装备制造业发展很快,但是企业研发队伍发展却严重滞后,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许多企业甚至没有自己稳定的研发队伍。很多企业不但创新型人才匮乏,劳动力和技工也短缺,虽然近几年全市开始重视高科技、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但依旧缺少在行业内起引领作用的领军型人才。第五是缺少可以称得上“大国重器”的企业和产品,在国防军工、航天航空、交通运输等国家重大项目上鲜有成就。面对杭州装备制造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杭州应把握全球“智慧制造”发展机遇,把加快发展“智慧制造”作为杭州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通过创新驱动,以现代化、自动化的装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提升传统制造业,实现减员降耗、控本增效、提高效率、提升质量的目标,开创杭州装备制造的新天地。

会上,各位专家畅说欲言,提出了许多加快杭州装备制造发展的真知灼见,表达了对杭州装备制造的炙热情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与会专家简要介绍了本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技术创新的情况,总体来讲,今年在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重和装备制造市场趋于饱和的状态下,各企业通过拼抢市场、技术创新、调整产业、节能降耗、控制成本等一系列措施,经济运行情况平稳健康。在技术创新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对传统装备制造业如何与自动化、信息化和数字化融合正在进行积极地研讨和推进。二是与会专家紧紧围绕杭州装备制造企业中的热点问题,诸如制高点战略、智能制造、工业自动化、工贸联合、科研创新、技术革新、节能减排、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院企挂钩、人才培养等展开了认真地讨论,大家集思广益、畅所欲言,纷纷建言献策,共商解决问题的办法。三是浙大和浙工大机械工程学院的专家介绍了他们在服务企业,培养人才方面的新举措。浙大将投入10个亿建立浙大工程师学院,采用双导师制,学院教授和企业专家同为导师,共同培养硕士研究生,投入5个亿在企业建立实训基地,学生既要接受学校教育又要参加企业实训,这样的培养模式更接地气,培养的人才更为企业所用。浙工大开办了卓越工程师班、工程硕士班,在杭州海创园建立了高端制造双创楼,即高端制造研究院和创投院。两家高校的专家还提出院校和企业联合建立杭州装备制造创新中心,对行业内的共性技术、难题攻关、人才培养等进行研讨、推广和应用。四是与会专家对企业提出的一些需要解决的瓶颈和难题进行了研讨。杭叉提出围绕企业重点研究领域和相关重点研究方向,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企业合作和国际合作工作,希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到企业来进行相关课题研究;杭锅提出生物质锅炉需要进一步优化成本,提高竞争力;华立科技提出在智能产品控制开发、产品平台化和模块化开发等方面智能工厂建设规划和实施方面给予帮助和指导。东华链条提出在产品表面工艺处理和冷挤压工艺水平的提高需要专家的指导和帮助;杭机提出机床工具产品所用的基础元件和材料还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直接影响整机性能,机床自动化控制方面有需求,希望获得专家和同行的支持;南方中金要求推荐泵行业和环保行业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组织行业内的技术交流;杭州新松提出希望参与行业重点课题研究、行业发展战略及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研究和制定以及行业调研、对接、现场会等,深入了解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企业的诉求,要求针对机器人及自动化领域方面的人才培养提供相关学习、培训、指导的机会;杭氧、杭汽轮等提出行业无序竞争问题,产品价格越来越低,成本越来越高,直接影响企业效益;许多专家还提出电镀、热处理等加工受到环境污染的限制,已经无法满足生产的需要。对以上种种问题,专家们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设想。中控科技提出对于离散型智能制造要进行研究,不能单纯提机器换人,针对单件小批量的生产模式要引入自动化、信息化和数字化的理念,具体操作上要专题研究,做出与企业需求相吻合的方案。中能汽轮提出装备制造要逐步实行重研发销售和成套服务,轻加工制造的哑铃型管理模式,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浙工大提出激光替代电镀,用新的技术和工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实现绿色制造。华立科技建立了园区工厂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可以为园区企业节能降耗提供服务,把工业园区建设成绿色家园。

会议一致认为,杭州装备制造以“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推进转型升级,这是企业一项非常重要的发展战略目标。但是鉴于目前杭州装备制造企业发展的不平衡性,如何去实现这个愿景目标,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和压力。但是尽管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杭州装备制造企业还是要坚定信心,顺应发展趋势,做好充分的准备,抓住杭州发展“智慧经济”的大好时机,积极推进装备制造业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数字化,为企业真正实现转型升级打下坚实的基础。

会议一致认为,杭州装备制造要坚持创新驱动、科研开发、抢占发展制高点、提升产业竞争力,通过共性技术交流会、专项技术研讨会等形式,解决杭州装备制造的瓶颈和难题。要继续加强国际合作,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使杭州装备制造走在国内前列,有更多的产业和产品成为大国重器,跻身世界列强。

会议一致认为,杭州装备制造的发展需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用大家的智慧和勇气,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杭州装备制造的优势企业要发挥团结互助、诚挚服务的精神,积极主动帮助兄弟企业在科技创新,解决诸多的短板问题上,伸出援助之手,以此共享发展的成果。杭氧、杭汽轮、杭齿、中控科技、杭州新松等企业纷纷表示愿意为有需要的企业提供优良的技术合作服务。协会和专家委作为交流沟通的平台,将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把企业和院校专家们聚集一起,集思广益共谋发展大计。新起点,新征程,聚众力,赢未来,我们必将迎来杭州装备制造更加美好的明天。